Activités

Article de Xinmin wanbao — Interviewe de Marie Claire Kuo

她被中国老电影胶片深深 “ 胶着 ”  

—— 访 《假凤虚凰》孤本收藏者纪可梅女士

 

Interview de Marie Claire KUO.

新民晚报   2015年12月13日 星期日 

 

      纪可梅有着多重身份 ——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员,巴黎中国电影资料中心主任,著名汉学家,策展人和记者。 而近日,她受到大众尤其是影迷的广泛关注,是因为她的另一个特殊身份:中国旧电影《假凤虚凰》16毫米拷贝孤本的收藏者。

      昨日,上海电影博物馆,上海电影资料馆联合巴黎中国电影资料中心举办的 “ 世相 • 离岸 • 重逢 —— 经典影片展 ” 开幕, 《假凤虚凰》 作为开幕影片,时隔68年重回上海银幕。 78岁高龄的纪可梅来到现场,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缘起

 

 

  “《假凤虚凰》不是我首次拷贝的,而是我拿到别人的拷贝件后再次拷贝,然后保存至今。”这是纪可梅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 

  巴黎中国电影资料中心的前身是附属于法国科学研究中心和巴黎第七大学的一个中国文学研究小组,纪可梅就是该小组主要成员之一。上世纪70年代初,该研究中心为了扩张其图书馆,和香港的新亚书院建立了关系,包括纪可梅在内的研究小组成员经常来到香港,搜集与文学有关的各种资料,除图书外,也包括电影。

  小组成员们发现,香港大多数电影公司的财政相当拮据,许多旧电影拷贝都被随便堆置在简陋的仓库中,加上气候炎热潮湿,对影片的保存非常不利,很多拷贝已开始变质。但当时的政府机构并不关心电影的保存工作,你看香港的电影资料馆,直到1993年才开始筹建。纪可梅回忆说,“看到这些艺术的经典在我们眼前慢慢消失,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就因为这样,我开始对中国旧电影的收集和保存产生了兴趣。”

 

  

缘聚

 

 

  纪可梅仍记得,她和同伴们获得的第一批胶片拷贝,来自吴性栽先生和童月娟女士。当时,童月娟把她收藏的所有旧电影拷贝都捐了出来,放到法国国家电影中心保存。不久之后,香港的国泰电影公司也给中心捐赠了十来部电影。纪可梅辗转找到了从事胶片冲晒、复制的缪先生,他手上有一大批35厘米和16厘米的旧电影拷贝。缪先生有一个小小的胶片冲晒工厂,在青山道工厂区居民屋的天台上,设备简单。纪可梅告诉记者,自己和丈夫郭钧亮常常在那里选片,一呆就是半天。“因为经费不足,我们有时候得自己掏腰包。这样断断续续好几年,才从他那里购买了一大批旧电影拷贝。”

  约在上世纪80年代,纪可梅又通过翁灵文先生,获得了当年著名影星李丽华的首肯,将她拥有和主演的一些电影拷贝交付巴黎中国电影资料中心保管。加上之前从别处搜集得来的老电影,资料中心成为了海外保存李丽华旧片最丰富的资料馆,其中还包括了几部孤本,此次放映的《假凤虚凰》就是其中之一。纪可梅将收集旧片拷贝的过程形容为“漫漫长路”,而每次收获都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心。

 

 

缘续

 

 

  2005年,纪可梅接受了中国电影资料馆的特别邀请,参加了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盛典。如今,在世界电影诞生12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之际,她又来到中国,积极促进巴黎中国电影资料中心与上海电影博物馆、上海电影资料馆的合作,举办“经典影片展”,为观众带来8部难得一见的经典影片——《假凤虚凰》《西厢记》《艳阳天》《误佳期》《花姑娘》《花街》《一代妖姬》和《血染海棠花》。

  目前,纪可梅除了坚持不懈地寻找更多流离海外的中国旧电影“孤本”拷贝之外,还分出一部分精力,对已经收集到的电影旧片进行修复工作。

  在昨晚经典影片展的开幕式上,上海戏剧学院石川教授,以及上海图书馆资料院的张伟,都对纪可梅表达了自己的尊重。但她自己认为,真正值得尊敬的是那些捐赠影片的艺术家们。这些老一辈艺术家无条件的信任,让她不能懈怠,不敢停下脚步。她希望,在她有生之年,能唤起更多的人对中国旧电影的关注与重视。

  

  本报记者: 张艺 

  实习生: 赵冰操